Ning连续二十场比赛得分超过败北,G2不断突破!

  来源 | 陈列研习社(ID:chenlieyx)

  说到李宁,有多少人曾经被“一切皆有可能”这句话给鼓舞过,甚至还有不少的体育平台人把它当做是人生的座右铭。(感觉bgm要来一首《超越梦想》:超越梦想,一起飞…)

  但是2008年奥运会上一跃以后,李宁就一落千丈。最惨的时候,连续三年亏损高达31亿;业内预计李宁今年还将再关闭200至300间店。

  就在一片质疑和唏嘘声中,小编看到了体育赛事李宁在微博上发的喜报:

  

  

  这个华丽的逆转背后,李宁又做出了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?

  1、升级店铺形象

  店铺形象差,在很大的程度下,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面临最大的瓶颈。加之现在市场越来越年轻化,如果不能在视觉上打动消费者,就会流失一大部分消费者。

  当务之急就是把店铺形象差这点先给解决了,就像其他官网入口的零售店铺一样:

  对客户群重新定位,把主要用户定位在“90后李宁”上,让产品和设计风格更向年轻化倾斜;

北京王府井韦德店

  在视觉上做出了蜕变,从一板一眼的卖货,转变到形象店,还开始玩起了概念。

  签下韦德,打造全新的爆款,提升产品的专业度。

  

  

  

  

  商品陈列上也改变了风格,简约多样的货架,留更大的体验空间,不像以前那样,给人就是一种只是卖货的感觉。

  对于品牌来说,光是提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,特别是体育用品店,最重要的还是在体验。

  在全面整顿了店铺形象的毛病之后,李宁开始体验店的改造升级。

多样化的运动体验;

开展全民运动计划;

  在更优质的体验下,促成的成交率,更是大大的提升。

  2、细分市场

  大家都知道,消费人群越来越不只是满足基本需求,只有在细分自己的市场领域,在某一块上做得更专业,才能守住更多的客流。

 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,中国童装市场的想像空间增大。2020年,我国童装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800亿元。

  据欧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,2015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为1372亿元,预计2017年童装的年人均消费额将达到1700元。

  那么李宁的机遇在哪里?运动童装是肯定没有错的,不错在年龄层上,还分得更细;之前李宁的童装线只有LI-NING KIDS一条,后来增加了LI-NING YOUNG系列。

  在系列上,LI-NING KIDS主要是针对“潮婴”系列的服饰和其他半岛体育网品类会多一些。

  “YOUNG”的系列运动童装,主要针对的是7-14岁青少年儿童;

  LI-NING KIDS系列产品相比,李宁YOUNG更注重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运动功能需求,延续李宁品牌在产品运动功能属性上的诉求。

  LI-NING KIDS年营收在两三个亿左右,而部分中国体育品牌的童装业务年营收能达到了7、8亿,甚至是10-20亿元。这意味着,李宁的童装业务还有足够上升空间值得挖掘。

  童装业务的蒸蒸日上,对于李宁来说,无疑是一剂有力的强心剂。

  3、代言人的转变

  要说品牌找明星站台做推广这件事情是再常见不过了,这条路李宁也走过;

  之前请过少时的西卡还有小猎豹做品牌的形象推广大使,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沿用,可能对于李宁来说,除了烧钱,就是烧钱。

  之前就有很多小伙伴反映,很多大牌都是在请了当红明星来做推广之后,价格都有往上调。

  对于这件事,在李宁回归之后企业后,形象人物基本都定位在了青年榜样。(果然好清新,好不一样)

世界冠军 Captain龙

体操运动员 邢傲伟

姚星彤

  弃用流量大IP,换用了更接地气,更符合李宁品牌形象和定位的青年榜样。

  这对于李宁来说,节约了一笔推广费用不说,在推广群体中的影响只怕是有增不减。

  更低的价格能拿到比之前品质更好的装备,对于顾客来说,是再开心不过。

  4、转战营销扩大影响力

  过了那个酒香不怕 巷子深的年代,再好的品牌想要扩大影响力,都少不了营销的支持。

  在智能时代,连回力都开始“智能化”,只是可惜回力营销没做好,吃了口好粮又消化不了;

  2015年李宁和小米推出了款智能跑鞋,称鞋子可以记录你的运动数据,并且续航能持续 1 年。这鞋子可以记录你的运动数据,并且续航能持续 1 年。

  

  芯片既不能充电,李宁或者小米也没有提供其他购买渠道。看起来,它们是想让用户,一年扔一双跑鞋的节奏呀!

  有噱头,有新意,有话题的“双赢”营销手段,打响了李宁的翻身仗,在发售后短短的四十天里,销量就超过了十万双。

  在这一次之后,正式把品牌的slogan从“让改变发生”改回“一切皆有可能”,很多人感慨,我们熟悉的那个李宁回来了。

  

  不仅仅如此,还签下了韦德,做更专业的篮球鞋。

  

  颜值和以前真的没得比,至于其他方面,鉴于CBA上各种团队开撕的现象,就不多说了,大家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
  

  

  不过,即便是签下韦德,还有NBA的star,在球鞋的专业度上来说,李宁要想成为中国的Nike,现在还不够资格。

  它缺乏更专业的设计团队,还有更强烈的创新意识;很多产品基本能抄就抄,没有在产品上打下品牌的烙印;再加上大众的消费心理,以及品牌的定位,这些都是李宁想要打造一个全新品牌路上的绊脚石。

Ning连续二十场比赛得分超过败北,G2不断突破!

  但是,这条路还很长,稳步向前,总会到底彼岸。

  最后,小编想说,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,大家都喜欢把自己的失败归结在零售不行都是电商搞的鬼身上。其实反思自身,自己的发展的不顺,到底有没有与时俱进,有没有跟这个时代脱节?自己做得有没有更专业?

  现在已经过了那个产业垄断的时代,只有鞭策自己不断地进步,才能不被时代给淘汰。一切都会发生改变,变着通,不变则亡。

相信,一切皆有可能!

  ▉ 延伸阅读

半岛体育网-塔图姆重返赛场,险胜首场状态出色,塞尔维亚队观众沸腾!
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